区临港新片区揭牌设立了国际中转集拼中心。船公司巨头的布局,被视为一种风向标——航运界意识到,上海港进一步拓展航运功能、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能级的成果已开始显现北屯集装箱信息。
釜山港,工人们正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北屯集装箱打开,根据货物、目的地换装并重新拼箱,再重新发往目的地。这就是国际中转集拼,它能最大限度节约航运企业的物流成本。诸多世界级大港国际中转业务的占比都超过了50%,区位优势不算显著的釜山港正是藉此“抢”到了更多的北屯集装箱和更高的附加值,跻身世界港口前十。
但对于北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来说,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一直是一个痛点。从全球范围看,到港的国际货物在各自贸港进行拆拼作业北屯集装箱信息,通常无须进行检验即可运往其他国家。但因国内监管严格、流程繁琐,上海港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占比长年处在20%以下区间。业内人士有一个共识:上海拥有东北亚枢纽位置优势和全世界领先的自动化码头,却被船舶、货物的出入港便捷性拖了后腿,导致大量增值业务白白流失。
这一“痛点”正在被消解。随着区临港新片区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成立,一批创新政策和制度突破接连落地。
2020年底,洋山特保区落地了国内首个跨监管区域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当年上海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占比增幅达18%,增速在国际枢纽港里排名第一。2021年,海关简化了从境外启运进入自贸区内仓库拆拼中转并最终离境的货物的申报进境备案项目,上海港国际中转集拼箱量达400万箱级别。去年年底,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优化国际中转集拼平台运作模式,吸引全球拼箱企业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设立拼箱中心,允许开展出口拼箱、国际中转拆拼箱等多业态同场作业。
在此背景下,马士基开始对上海港航线布局、国际中转集拼运行效率、口岸通关环境等各项因素进行评估,并于去年年底在上海港陆续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流程测单。第一批货柜从台湾高雄港出发,在上海港完成拆箱、集拼,再发往西班牙和捷克两国,较原路径的全程转运时间分别缩短10天和8天。
其实,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远优于新加坡、中国香港、釜山等港口。由于航线更短,在上海港开展同样的业务,能帮企业节省约15%的成本和20%的时间。此外,上海港的箱量带来了规模效应,劳务成本、港口收费、仓库费用等相对更低。叠加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让马士基下定决心在临港新片区布局国际中转集拼中心。行业龙头的落子,势必也会带动更多企业跟进,也能帮上海开辟更多的新航线。
记者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处获悉,马士基此次更多还是“战略性提前布局”,一方面,是帮临港试制度、测压力;另一方面,政策未来可能进一步松绑,马士基在与监管部门的磨合中,对流程会更熟悉,届时会带来先发优势。
根据新公布的总体方案,对由境外启运,经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换装、分拆、集拼,再运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中转货物不检验(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这一政策能尽快落地,上海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操作自由度会更大,与国际通行规则更匹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方面表示,正紧锣密鼓地调研企业在国际经贸往来中的实际需求,以此为依据落地具体的实施条例,少一些申报的流程,多一些无感的监管,让企业付出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成本,进而把更多高附加值的增值业务放到上海港,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这一“痛点”逐步消解世界排名第一的北屯集装箱航运公司在上海提前布局